校友后代马海莹、吕英亮、李大康向博物馆捐赠纪念品

2023-09-15

9月15日下午,校友后代马海莹女士、吕英亮女士、李大康先生捐赠纪念品仪式在博物馆举行。

著名作曲家马可之女马海莹女士向博物馆捐赠了《马可百年诞辰纪念文集》《马可百年诞辰纪念图集》。

马可(1918~1976),作曲家,江苏徐州人,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7年后从事抗日宣传活动,1939年抵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工作团工作、学习,发起组织“中国民歌研究会”,采集、记录了大量民歌和民间音乐。他一生创作了二百多首(部)音乐作品,其中广为流传的包括:歌曲《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与张鲁、刘炽合作)、《白毛女》(与瞿维、张鲁、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

 

著名作曲家吕骥之女吕英亮女士向博物馆捐赠了《吕骥纪念选集——缅怀卷》、吕骥与抗大和陕公两校负责音乐歌咏活动的三人合影照片、《人民音乐家吕骥声乐歌曲选》光盘(内含吕骥与成仿吾老校长合作创作的四首歌曲:《陕北公学校歌》《华北联合大学校歌》《毕业上前线》《西北青年进行曲》)。

吕骥(1909~2002),作曲家、理论家、音乐教育家、我国新音乐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湖南湘潭人,于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推动开展抗日救亡歌咏活动,1937年10月到达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和陕北公学工作,1938年参与筹建鲁迅艺术学院,并任鲁艺音乐系主任及教务主任,1939年到晋察冀根据地,筹建华北联合大学音乐系。他创作了脍炙人口的《陕北公学校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中华民族不会亡》《武装保卫山西》等歌曲,还曾先后搜集整理《陕甘宁边区民歌集》《山西民歌集》《河北民歌集》,理论研究涉及了社会音乐生活、音乐功能、音乐创作、音乐表演、民族音乐、音乐美学、音乐史等多个领域,获得了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颁发的“终身荣誉勋章”。

 

著名作曲家李焕之之子李大康先生向博物馆捐赠了《李焕之文论集》上、下册。

李焕之(1919~2000),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出生于香港,原籍福建晋江(今泉州市晋江市),1938年8月到延安,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鲁迅艺术学院师从冼星海学习作曲指挥,毕业后留校任教员,抗战胜利后担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他创作的《社会主义好》广为传唱,鼓舞全国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浪潮,作品《春节组曲》如今已成为春晚必演曲目。

 

博物馆向捐赠者颁发了捐赠证书。上述珍贵纪念品记录着三位著名校友作曲家投身革命与音乐事业的生平故事,体现其对国家、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崇高的革命精神。博物馆未来将妥善保管并充分宣传展示相关纪念品,持续挖掘馆藏文物中蕴含的光荣传统、红色基因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动馆藏文物创造性转化,激励广大师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